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

20070925-塑化業 搶進多晶矽

塑化業 搶進多晶矽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邱展光/台北報導】
2007.09.25 03:14 am

太陽能電池市場崛起,吸引中油、李長榮、台聚等塑化業者競相投入上游材料多晶矽生產,搶食商機大餅。本報系資料照片
中油、台塑、李長榮、台聚等塑化業者,近兩個月內,競相投入多晶矽產業。百家爭鳴下,誰最先投產,即搶得致勝的先機。
全球吹起替代能源風,太陽能產業前景看好,然近期宣布投入上游多晶矽生產的竟然是塑化業者,而非太陽能晶片、半導體或者是晶圓業者。工研院化工所專家認為,多晶矽製程就是化工製程,由化工業者投入並不令人意外。尤其眾家塑化業者在大陸投資輕裂廠受阻後,紛紛轉投入多晶矽產業。
中油、李長榮、台聚三家計畫搶進多晶矽產業的石化業者,雖不透露技術來源,但從年前歐洲一家握有多晶矽生產製程的廠商,透過政府機關舉辦多晶矽產業論壇研判,似乎大家都採用美國廠商的製程。但也衍生一個問題,即該廠商的製程可以同時提供給上述三家,甚至更多的台灣廠商嗎?
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因此,三家石化業者要取得該廠商的製程,時間的掌握變得重要了。
從三家石化廠的作業時間判斷,中油為國營事業,預算必須經立法院同意通過才能動用,今年中油並沒有編列相關預算下,就時程上,中油可能吊車尾,被排除在外。
但是,中油董事長潘文炎強調,中油多晶矽技術取得的管道有多家,目前尚未決定與那家合作。他相信多晶矽的技術廠商選擇合作對象時,還是會考量公司的實力,中油的實力可不會輸給任何一家石化廠。
正當潘文炎說這句話之際,李長榮已搶先與技術廠商取得緊實的合作關係,並宣布與億光合資興建多晶矽廠;台聚集團也宣稱,已經敲定技術來源,雙方也結成的合作夥伴,但合資對象尚未確定。就進度來說,好像是李長榮領先了一步。
李長榮董事長李謀偉表示,已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投資計畫,並就用地取得、用電優惠及投資優惠展開協商:只要確定投資條件比國外優惠,李長榮將把多晶矽廠設在台灣。
台聚集團則於9日公告成立環球半導體(USC),與合作夥伴共投資120億元跨入多晶矽產業。對於技術來源、合作對象卻秘而不談,且公布的時間點是股市開盤的前一天;姑且不論是否投入多晶矽,就時間點上令投資人感到敏感。
但是,台聚集團副總經理兼財務長劉鎮圖強調,USC合資廠商多達五、六家,只是他們是上市櫃公司,不方便揭露此投資案;而且,他們都同意由台聚集團主導。
至於台塑企業,是最早評估要跨入多晶矽的廠商,因為若有了多晶矽,可供應台塑勝高科技所需的原料,再結合南亞塑膠轉投資的南亞科技、華亞科技,成為台灣唯一上、中、下游整合的半導體的企業集團。
但至今台塑企業沒有投入的理由是,他們要等更好的製程開發出來,以免產品良率過低,造成投資浪費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。
一位太陽能晶片大股東指出,除中油、李長榮、台聚搶進多晶矽領域外,大陸也有近十家業者跨入此產業,到2010底總產能將達7,300公噸。至於日本、美國、歐洲等也有近20家進入多晶矽產業,至今年底全球多晶矽總產能達4.32萬公噸,至2010年產能可達12.28萬公噸,屆時多晶矽將嚴重供過於求。
在大家競相投入多晶矽產業,時間將是致勝的關鍵,誰能率先投產,將能搶得商機。以目前的進度,似乎是李長榮暫時領先,台聚集團緊追再後,中油還得先經過立法院這關!
【2007/09/25 經濟日報】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