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9月27日 星期四

20070927-美經濟前景堪慮 美元續跌 此時不投資海外 更待何時!

〈分析〉美經濟前景堪慮 美元續跌 此時不投資海外 更待何時!
鉅亨網程宜華/綜合外電.9月27日2007 / 09 / 27 星期四 21:31

美國經濟有衰退之隱憂,美元兌歐元持續跌落,昨日更一度觸及新低記錄1.4162美元。不過對於美國投資者來說,海外市場或許此時正是一個最安全的避風港。
1 英鎊得拿 2美元來換。而加拿大幣 1元現在幾乎和美元等值,這可是自1976年來從未發生過的事。而美國聯準會上周宣布降息,更刺激歐元成長,加強了該貨幣在國際貨幣交易市場上的地位。
「我認為還有許多因素將導致美元繼續走跌。當然, Fed上周調降聯邦基金利率,使得美元被大量拋售,刺激了其他國家貨幣的成長。就今年來說,我不認為美元兌歐元會跌到1比2,不過長期來看就很難說了。」Lipper的資深分析師Jeff Tjornehoj表示。
《MarketWatch》 報導,年初至今,各種類別的海外共同基金報酬率漲相仍比美國本土基金要來的好。不過資深分析師Jeff Tjornehoj認為,美元走弱並不表示投資者選擇海外股市交易市場會一直賺大錢。如果歐股無預警的下跌,美股又同時增值,投資人恐會被牢牢套住。就算可以從弱勢的美元中獲利,但歐股下跌同樣會讓投資者荷包大大失血。
至於未來的投資方向,投資人除了小心評估未來發展走勢,也要隨時機動性的調整投資組合。資深財務規劃師Ben Tobias建議投資者重新評估美元基本面的價值。他認為接下來10年內美元只會越來越弱,
「如果你認為美元將持續貶值,那當然海外市場是不二選擇。但如果你認為美元貶值只是暫時的趨勢,那麼當你在投資海外市場時,得擬好避險機制,以防美元跌深反彈。」
資深財務規劃師Ben Tobias本身自2000年來便持有高額的海外股票債券,他的許多客戶也幾乎都有海內外的投資組合佈局。不過他對美元可能反彈,也做好了萬全準備。
「如果美元忽然大幅增值,那麼我們肯定將受到嚴重的打擊。所以我們選擇仍然保持部分以美元為主的資產,像是固定收入的投資組合,或是美國股市基本投資。」
另一位投資策略師 Quincy Krosby認為美元走弱,投資海外市場者將受惠,而投資美國的跨國企業權值股也是很好的選擇。他表示美元自2002年始,已步入一段以 6年到 7年為期的弱勢階段,如參考歷史經驗,美元會一直走貶到 Fed升息,而其他國家央行決定降息為止。而之後當全球升息趨勢稍緩,幣值匯率下降,代表美元又要開始走弱,此時也是該重新調整投資組合的時候了。
美元疲軟,相信多數海外基金的經理人已嚐到甜頭,不過此時選股策略變得更為重要。
Alex Tedder ,一位美國投資管理機構AmericanCentury 國際基金的資深經理兼副總裁表示,基金的持股選擇,在於評估該公司是否對於貨幣波動有風險存在,歐洲現在有很多公司仍有高度的匯率風險。
歐元區對於美國的出口量只有 15%,對亞洲則有17% ,對東歐有 2倍,剩下 30%為非歐元區國家。美元固然重要,不過對於歐洲企業來說,中國已經漸漸取代美國成為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。
「因為對於美國經濟前景不太有信心,而且我們多少對美元感到憂慮,所以對於在海外市場經營的公司我們的確比較看好。」 Alex Tedder表示。該公司的基金也積極布局亞洲市場。
Robin Thorn,美國國際集團 (AIG)旗下SunAmericaInternational Equity Fund 的經理人,表示在美國經濟成長趨緩,美元走弱下,他選擇佈局潛力無窮的新興市場,同時也看好歐洲大陸發展,因為考慮到企業經營規畫,越來越多的公司大舉將生產設備移往較便宜的東歐國家。
「我們認為以結構性和週期性來說,美國以外的市場確實比較有吸引力。美元走貶所帶來的幫助,對我們在歐洲的發展無疑是個雙贏局面。」

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

20070925-塑化業 搶進多晶矽

塑化業 搶進多晶矽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邱展光/台北報導】
2007.09.25 03:14 am

太陽能電池市場崛起,吸引中油、李長榮、台聚等塑化業者競相投入上游材料多晶矽生產,搶食商機大餅。本報系資料照片
中油、台塑、李長榮、台聚等塑化業者,近兩個月內,競相投入多晶矽產業。百家爭鳴下,誰最先投產,即搶得致勝的先機。
全球吹起替代能源風,太陽能產業前景看好,然近期宣布投入上游多晶矽生產的竟然是塑化業者,而非太陽能晶片、半導體或者是晶圓業者。工研院化工所專家認為,多晶矽製程就是化工製程,由化工業者投入並不令人意外。尤其眾家塑化業者在大陸投資輕裂廠受阻後,紛紛轉投入多晶矽產業。
中油、李長榮、台聚三家計畫搶進多晶矽產業的石化業者,雖不透露技術來源,但從年前歐洲一家握有多晶矽生產製程的廠商,透過政府機關舉辦多晶矽產業論壇研判,似乎大家都採用美國廠商的製程。但也衍生一個問題,即該廠商的製程可以同時提供給上述三家,甚至更多的台灣廠商嗎?
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因此,三家石化業者要取得該廠商的製程,時間的掌握變得重要了。
從三家石化廠的作業時間判斷,中油為國營事業,預算必須經立法院同意通過才能動用,今年中油並沒有編列相關預算下,就時程上,中油可能吊車尾,被排除在外。
但是,中油董事長潘文炎強調,中油多晶矽技術取得的管道有多家,目前尚未決定與那家合作。他相信多晶矽的技術廠商選擇合作對象時,還是會考量公司的實力,中油的實力可不會輸給任何一家石化廠。
正當潘文炎說這句話之際,李長榮已搶先與技術廠商取得緊實的合作關係,並宣布與億光合資興建多晶矽廠;台聚集團也宣稱,已經敲定技術來源,雙方也結成的合作夥伴,但合資對象尚未確定。就進度來說,好像是李長榮領先了一步。
李長榮董事長李謀偉表示,已向經濟部工業局提出投資計畫,並就用地取得、用電優惠及投資優惠展開協商:只要確定投資條件比國外優惠,李長榮將把多晶矽廠設在台灣。
台聚集團則於9日公告成立環球半導體(USC),與合作夥伴共投資120億元跨入多晶矽產業。對於技術來源、合作對象卻秘而不談,且公布的時間點是股市開盤的前一天;姑且不論是否投入多晶矽,就時間點上令投資人感到敏感。
但是,台聚集團副總經理兼財務長劉鎮圖強調,USC合資廠商多達五、六家,只是他們是上市櫃公司,不方便揭露此投資案;而且,他們都同意由台聚集團主導。
至於台塑企業,是最早評估要跨入多晶矽的廠商,因為若有了多晶矽,可供應台塑勝高科技所需的原料,再結合南亞塑膠轉投資的南亞科技、華亞科技,成為台灣唯一上、中、下游整合的半導體的企業集團。
但至今台塑企業沒有投入的理由是,他們要等更好的製程開發出來,以免產品良率過低,造成投資浪費與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的情況。
一位太陽能晶片大股東指出,除中油、李長榮、台聚搶進多晶矽領域外,大陸也有近十家業者跨入此產業,到2010底總產能將達7,300公噸。至於日本、美國、歐洲等也有近20家進入多晶矽產業,至今年底全球多晶矽總產能達4.32萬公噸,至2010年產能可達12.28萬公噸,屆時多晶矽將嚴重供過於求。
在大家競相投入多晶矽產業,時間將是致勝的關鍵,誰能率先投產,將能搶得商機。以目前的進度,似乎是李長榮暫時領先,台聚集團緊追再後,中油還得先經過立法院這關!
【2007/09/25 經濟日報】

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

20070923-歐元超強 恐噎死歐洲成長率

歐元超強 恐噎死歐洲成長率
【聯合晚報╱編譯彭淮棟/綜合報導】
2007.09.23 03:04 pm

歐元兌美元價位本周飆出歷史新高,增加歐洲產品成本,信用危機則造成歐元區13國「採購經理人指數」出現歷來最大單月份跌點,兩項因素夾攻之下,歐洲傳出經濟成長急煞車之憂。
企業憂 赴美觀光客樂
「超級歐元」對美元走高,樂了前往美國的歐洲觀光客,企業界卻為出口成本上漲而居高思危,空中巴士高層表示,為了維持財務健康,可能必須以關廠和裁員等方式厲行撙節。
空中巴士已擬定的計畫是出售幾個工廠並裁員一萬人,藉此一年撙節20億歐元(近台幣930億元)。但這套計畫是以1歐元兌1.35美元為準。以歐元這個周末在1.4090美元上下盤旋看來,空中巴士還得努力大砍。
法國和義大利政府一直警告,強勢歐元「可能使歐洲成長率噎死」,空中巴士現在加入同樣的憂慮。
企業採購力 9月跌4點
歐元區9月「採購經理人指數」下滑四點,是歷來最大單月跌點。「採購經理人指數」是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力的重要指標,這樣的跌幅顯示歐元區商業活力減弱的速度快過經濟學家預期。德國央行「德意志銀行」首席經濟學家麥爾說:「這是個令人不愉快的意外。大談歐洲其實沒有被美國問題影響的人,都是靠大聲來壯膽。」
歐元走高和「採購經理人指數」下滑,證明美國次級房屋抵押貸款這個禍源已影響到歐洲經濟的體質:次貸問題引發信用危機,使企業出現採購資金短缺,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為救信用危機而連續降息,又造成美元對歐元走弱,歐元價位高,則出口商品變貴。
歐洲成長率 明年下修
歐洲可能不會馬上經濟衰退,但金融市場的亂局在企業採購力上顯現,確實令經濟學家驚醒,因此他們現在紛紛忙著下修明年歐洲的成長預測。高盛的歐洲部門主管尼爾森說:「我當然緊張。」尼爾森已將他2008年的歐洲成長預測從2.3%減為2%。
歐元強勢之憂當然也是重要原因。法國高層已在遊說歐洲中央銀行 (ECB)設法抑制歐元走高之勢。法國財政部長克莉絲汀‧拉嘉德22日訪問中國表示:「我們希望ECB在10月開會時能衡量後果,採取適當行動。」所謂適當行動,就是降息。美國降息造成美元走低,歐洲降息,對歐元亦將有抑制之效。
【2007/09/23 聯合晚報】

結論:開始布局歐債。

2007年9月22日 星期六

20070922-美元直直落 該攻該守?

美元直直落 該攻該守?
【聯合晚報╱編譯彭淮棟/綜合報導】
2007.09.22 03:22 pm

加拿大幣20日出現1976年以來首度和美元等值,21日甚破天荒高過美元。歐元則飆到一歐元兌1.40美元,是歐元1999年實行以來對美元最高價位。美元為什麼直直落,這對美國與世界市場有何衝擊?以下看看美元下滑的幾項原因及其後果。
‧美元為什麼走弱?
第一,美國的利率和全球其他中央銀行的利率之間有逆差。
美國調降利率,其他中央銀行未跟進。現在歐洲中央銀行(ECB)和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利率間的差距比以往小,這就減弱美元對歐元的幣值。易言之,持歐元的報酬率比持美元好。
第二、全球中央銀行一直在減持美元,改持歐元、英鎊等其他貨幣。亦即流入貨幣市場的美元因此愈來愈多。物多則不貴,愈多美元,其幣值當然降低。
‧美元貶值有何效應?
看看迭創新高的原油價格。石油產量不變,但石油以美元計價,美元貶值,油價自然上漲,以彌補喪失的美元價值。這是一種惡性循環。
產油國賣石油得到大把美元,但他們不要那麼多美鈔,因為美元已經減值,於是他們著手多元化,將手裡的美元兌換成歐元等貨幣。這又把更多美元推進貨幣市場,美元於是進一步貶值。
俄羅斯過去的金融儲備有90%是美元,現在是45%美元、45%歐元、10%英鎊。
‧這對美國的影響是什麼
好壞兼半。好的一面,美國貨在外國市場變便宜,銷售量增加。在海外有店面的通用汽車、麥當勞、波音飛機大樂,美國國內生產的出口品也順撈一筆。這些都為製造業等部門帶來就業機會,BMW和賓士汽車會想在美國做車子,因為他們在別國開業,須用歐元付薪水、買零件,車子做好拿到美國賣,價錢會偏高,無甚利潤。
壞的一面,美元走弱,會在美國引發通膨外國來的進口貨變貴,尤其石油。企業受到壓力,任何用到石油的東西、一切海外來的貨品,都會變貴。但美國民眾倒有個好處可享:中國人民幣大致上跟著美元上下,Made in China的貨物因此會繼續廉價,從而協助抑制通膨
‧國庫券、債券、抵押貸款、股票
美國政府和工商業今天還生龍活虎,靠的是賣國庫券和債券。美元貶值太多,外國投資人和銀行購買美國國庫券和債券的興趣會減低,因為利息收入可能不夠彌補通膨。
為吸引買者,國庫券和債券必須減價又提高利率,而由於許多抵押貸款和這些利率綁在一起,這就表示抵貸的利率不會很快調降。另外,美元不振,會嚇走外國投資人,他們不想擁有美國公司的股票。
‧外國投資人
外國政府和投資人會不會全面放棄美元?可能,但這是一種同歸於盡的「核子選項」。
中國若將其以美元計值的外匯存底拋進貨幣市場,會大幅壓低美元,中國持有的所有美國國庫債券和公司債券跟著貶值,因為通膨會吃掉投資在這些國庫債券和公司債所得。中國貨在美國變得難賣,因為美元太弱而中國貨又變貴。
全球第一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要求石油以歐元交易,才是美元末日。只要美國和沙國是盟友,只要美國繼續和沙國討論軍售和其他生意,這種事就不會發生。
【2007/09/22 聯合晚報】

結論:所以要找還在升息的貨幣投資。
全球關鍵利率表:http://www.cnyes.com/fc/govSpeech.asp?govtype=5&pagetype=finance
降息:美國 9/18 -0.5%
升息:台灣 9/20 +0.125%

持平:澳大利亞 10/3
未來:英國、歐元 10/4, 日本、韓國 10/11, 加拿大 10/16, 巴西 10/17, 紐西蘭 10/25